市场波动加大,如何应对?聊聊投资中的变与不变
大家好,很开心又跟大家见面了。本周的市场再次让大家揪心了,波动继续加大,念念就来继续陪伴大家,跟大家聊聊如何应对投资中的波动问题,希望能够让大家心情有所平静,能够好好去思考一下自己的投资,并冷静的去应对。
为何波动不可避免?
最近我们很多投资者持有的投资于股市的权益类基金净值毫无疑问都产生了较大的调整,直接原因当然是因为股市本身在剧烈波动。
为何会波动?以下跌或者专业的词叫做下行波动为例。资产价格的波动最直接的原因显然就是因为市场参与者对于资产的预期发生了变化。有人大量卖出,卖出的量超过了买入的量,只好降低价格才能成交,这一点和商品的降价并无本质的不同。为什么会很多人低价也要卖出?那是因为市场是有很多人参与构成,影响的因素太多,是很难提前判断并精准预测的,会超出我们的预期(比如,货币政策不如预期那么宽松,有一些收紧),会有意外事件发生(如08年的金融危机、18年美国特朗普政府发起的超出预期的贸易战)。
此外,即便不算是意外,但人性的弱点决定了非理性行为的长期存在,一些因素可能会被人为放大,或者就单纯的因为涨了,有了赚钱效应,很多人不断涌入市场,或者反过来,不断的有人撤离市场,贪婪和恐惧的作用,也会加大市场的波动。这也是中国市场为何波动往往较欧美日成熟市场更大的原因。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历史较短,投资者总体经验不足,没那么成熟。典型如2015年从暴涨到暴跌甚至导致了流动性危机,2008和2018年A股的波动也在全球靠前。具体到一个公司股价的波动也是类似的,也会有很多因素在变化,也会有超出投资者预期的事情发生,或者哪怕什么都没发生,但股价本身的变化也会带来投资者心态的变化,由此再次反过来影响股价的走势,从而形成波动。比如我们经常讲的风险是涨出来的,机会是跌出来的,涨多了跌多了,股价的波动都有可能会加大。
这就是说,市场的波动会永远存在,只要你参与这个市场,你要想投资获利就不得不接受这个波动。并且,投资最古老的法则就是高收益背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承担了较高的风险(当然反过来不一定对,风险高未必能够带来更高的回报),用专业的词叫做风险溢价。世界上绝大部分给投资者带来极高回报的公司,也往往经历了多次大幅调整,股价腰斩一点不罕见。投资者较为熟悉的国内如茅台和腾讯都曾经多次经历大幅调整,茅台最多的时候跌了将近70%,港股股王腾讯2018年的大幅回撤就接近腰斩。美国的科技龙头亚马逊更是曾经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的时候跌掉了95%,奈飞的股价也曾经四次跌幅超过50%,其在2011年7月至2012年9月间跌幅超过82%,这相当于仅仅14个月时间500%的收益化为乌有。谷歌的股价在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间跌幅也达到65%。苹果股价更多多次跌幅超过50%。上期念念也提到了历史上有名漂亮50股票很多也经历了惨烈的下跌。
波动并不等同于损失
很多人直接将波动视为亏损,这其实是不对的。我们要明白一个事实,哪怕短期下跌,在你未卖出之前都并未发生实际亏损,未来都是有可能会发生变化的。从上述的一些经典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波动会一直存在,但对于一些优质公司来说,并没有改变公司股价向上的大趋势。虽然经历了多次剧烈的波动,上述公司都给投资者带来数百倍乃至数千倍的回报。股票如此,对于基金也是如此。就拿国内的偏股基金来说,哪怕我们是看总体,也呈现出一些优质上市公司的走势特征:波动一直存在,但长期下来,总体趋势向上,整体回报较好。这一点可以用一个比喻来帮助大家理解:正如我们在大海中航行,风浪难以避免,会永远存在,并且近看会觉得风浪很大,很让人担心害怕,但实际上看远一点,波动就没那么大,也没那么可怕了。只要我们把握住方向,做好各种准备,我们的轮船不要太脆弱,只要不发生极端情况,向着目标前行,坚持下去,大多数时候就能顺利到达目的地。
由此可以看出,投资上要想成功,更多的工作应该是在投资之前要做足功课,选好标的,立足长远,坚持下去。然后,面对短期的波动,我们的主要工作是去检视,去总结,可能会有微调,而非逃离。甚至可能波动反而还给我们带来了更好的机会。
如何应对波动?投资中的变与不变。
首先,第一个要坚持的不变的原则就是价值投资原则,投资于能让我们睡得着觉、真正有价值的资产。因此,我们是需要花点精力去研究什么样的公司是值得我们长期拥有的。这一点并不简单,不是所谓的龙头,所谓的核心资产就可以无脑买入。正如我们前面举的例子,哪怕是好的公司,如果你正好在高位买入,一下跌了50%以上,这个时候你的心态很容易崩溃,不太可能拿得住。因此,你需要去判断是不是高估严重,存在一定泡沫,合理的价值是多少,而且你最好是做一个组合,而非押宝式投资,如何组合又是一个难题。因此,我们建议借助于优秀基金经理来投资于股票,分享经济成发展的成果是大多数人较为合理的选择。当然,判断一个基金经理是否值得信任,是否有价值,这也是需要一定专业性的,也需要借助专业机构力量,但核心还是要选择有价值,值得信任的人和公司。第二个要坚持不变的原则就是长期投资。为什么要长期投资?一个重要的理由是:市场的80%回报来自于20%的时间,长期投资才不轻易错过,否则想躲过下跌大概率也会错过上涨,比如大家最津津乐道的股价永远涨的茅台和腾讯,实际上并非一直涨,你打开日K线图,长期来看,阴线和阳线的时间差不了多少,但如果是看月线,阳线就明显大于阴线,看季线,更明显,看年线,亏损就少了很多了,也就是时间越长,回报越高,虽然中间也经历了多次大幅回调。这一点对于基金更是如此。比如,国内主动偏股基金持有两年以上,盈利概率就达到了80%以上,优质基金更是接近100%。念念在之前的文章当中多次提及,大家可以再去看看。
第三个要坚持的不变的原则是控制风险。尽管我们讲长期投资的意义,长期回报高,但如果短期波动太大,这会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会超出我们的风险承受能力。因此,在这里还是建议不要造成大幅的损失。尤其是不要轻易加杠杆,通俗地讲就是不要借钱投资。因为加了杠杆之后,当我们投资的标的短期出现较大下跌,哪怕我们觉得标的质地并没有问题,因为杠杆的放大作用,可能会导致我们全部亏空甚至还倒欠一笔账。本来亏损过大,要回本就很困难,比如亏掉50%就需要翻倍才能回本,而收益翻倍谈如何容易,这个数学问题我们已经讲过多次了。如果亏空,没有本金那就更加血本无归,再无翻身之日。大家可能要问了?如果我选择的优质标的有可能波动就是很大,如何解决这个矛盾?这个问题我们早已有答案,那就是通过资产配置、或者基金定投等分散投资的方式来解决。
第四个投资还需要坚持的不变原则是必须在我们的能力圈范围内去投资。我们要承认这个世界的复杂性,不是任何事情我们都能理解和接受的,不是每一分钱都可以去赚的。比如,亚马逊、特斯拉等这样的科技企业,算下来回报惊人,很多人会有质疑为何巴菲特这样的大师也错过了,但我们也要看到巴菲特买了很多苹果的股票,并取得了丰厚的回报。由此可以看出,并不是简单的股票风格偏好问题,巴菲特一直在坚持自己的原则,坚守自己的能力圈,买自己看得懂的公司,买他们认为能让自己放心睡觉的公司。再比如比特币,巴菲特多次表示不理解,并嗤之以鼻。尽管涨了很多,但我们在不了解的情况不去参与并没有错。这也是念念想提醒大家的,投资中的这样的原则、这些不变的东西是要坚持的。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把握,有更好的心态,可以更好的控制风险,才能享受到长期投资复利效应带来的好处,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最后,我们再来聊聊哪些东西是有可能要变的,需要我们去灵活应对的?
首先,我们要关注整个组合是否偏离了自己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这一点是经常被投资者忽视的。事实上,投资本来就需要有目标,必须在自己可承受的风险水平下。一旦超出,带来的重大影响就是会影响到我们心态,我们可能会睡不着觉,我们每天去查看账户,去关注很多相关信息,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大概率我们会忍不住去操作,这种带有情绪的非理性下的操作十有八九会犯错。我们很可能会陷入追涨杀跌的陷阱。而这正是投资者常见误区中最经典、最致命的。这会让我们的收益得不到保障,甚至会频频亏钱,所谓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怪圈就是这么来的。
第二,要去监测具体标的是否有一些根本的变化,可能会对投资结果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很多人都会关注基金的长期业绩,但也要关注基金背后的策略适应性问题,也就是是否随着市场的变化,以前有效的策略可能会失效。比如随着注册制的推行,借壳上市的价值不复存在,很多业绩不佳,经营困难的原来还具备壳价值的公司股价就将存在巨大的压力,之前擅长投资于此类公司的策略可能会逐步失效,哪怕这些策略曾经取得很亮丽的业绩,未来也将很难持续。再比如,以前基金历史业绩突出,收受到了基民的追捧,导致基金规模的过大,而基金经理的策略本身又很难容忍大规模资金,这就带来了基金经理操作难度的增加,乃至基金风格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再满足我们的要求,甚至出现业绩下滑。还有更简单的情形,就是基金经理发生了变更。这些重大变化都是投资者要去关注和应对的。
最后,再来帮大家梳理一下应对波动,对组合进行微调的一些具体的方法:
第一,基于组合成分标的占比的变化:涨幅太高导致占比太高,跌幅较多导致占比太低。这个时候需要调整比例,卖出占比高的,买入占比低的,实现所谓资产的再平衡。当然前提是标的本身没有问题,是我们看好的,满足我们要求的。
第二,基于组合估值的变化:一个是市场的整体估值、一个成分标的的估值。如果市场整体估值已经大幅超越历史水平,存在明显的泡沫,那我们可以适当降低权益资产的比例;如果某一成分标的的估值大大高于历史均值,也高于市场平均,也可以适当降低配置比例。
第三,基于组合和成分标波动率的变化:和第二点类似,如果整个组合的波动率大幅增加,超出了我们的承受能力,可以考虑降低权益类资产的比例,或者组合中某些成分标的的波动率大幅增加,也可以适当降低,从而把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不偏离自己的目标。事实上,海外比较成熟的目标波动率策略或者叫做风险预算策略就是这么做的。这相当于建立了一个基于纪律化的风险控制机制,而非基于对市场的预测。这样做可以克服主观操作的随意性,长期看效果是很好的。
这就是说,并非面对波动我们就完全不闻不问,而是要去应对,根据情况作适当的调整。